本網站已使用機器翻譯進行翻譯。內容可能不准確。
×

在高輪的「飲食與生活小博物館」和「飲食文化圖書館」拓展美食的世界

源自提供的日語翻譯
隨著食品價格上漲以及被稱為「令和米騷動」的稻米相關問題,環繞著飲食的環境正發生巨大變化。正因為處於這樣的時代,或許我們有必要重新審視「飲食」。位於高輪3丁目的味之素集團高輪研修中心內,附設了多個傳達日本飲食文化歷史與變遷的設施。在由味之素株式會社營運的「飲食與生活小博物館」,可以了解到鮮味調味料「味之素®」以及味之素集團百年的歷史。此外,在由公益財團法人味之素飲食文化中心營運的「飲食文化圖書館」,可以閱覽超過45,000冊的飲食相關專業書籍。本次,我們將介紹這個堪稱「美食仙境」的味之素集團高輪研修中心內的各個設施,帶您領略日本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飲食與生活小博物館」:追溯飲食與味之素集團的歷史

建於2004年的味之素集團高輪研修中心,距離都營地下鐵淺草線的高輪台站步行約3分鐘。這片土地原由味之素株式會社的創辦人——第二代鈴木三郎助於1916年(大正5年)購入,曾作為其住宅和臨時辦公室使用。戰後則作為「味之素紀念館」,用於員工培訓等。

在味之素集團高輪研修中心內,向大眾開放的有「飲食與生活小博物館」、「飲食文化圖書館」和「飲食文化展覽室」三處設施。所有設施均可免費使用。

位於2樓的「飲食與生活小博物館」是一座介紹味之素集團歷史及其未來活動的博物館。在入口處,我們受到了「味之素®」瓶身上為人熟知的企業吉祥物「AJIPANDA®」的歡迎。

愛知縣常滑市製造的道明寺骨灰盒

一進入館內,入口附近展示的一個大陶甕便吸引了目光。這個被稱為「道明寺甕」的黏土陶甕,據說是早期生產「味之素®」時使用的。營運該博物館的味之素株式會社全球傳播部資深經理高木一禎先生解釋說:「『味之素®』的生產始於1908年(明治41年)。當時是用鹽酸分解蛋白質來萃取鮮味成分麩胺酸,但鐵甕會被鹽酸腐蝕。經過反覆試驗,最終開始使用不會被腐蝕的黏土製道明寺甕。」

在介紹味之素集團歷史的區域,從1900年至今被劃分為四個時代,結合當時的產品,展示了各個年代餐桌景象的變遷。第一個時代是明治至昭和初期(1900年~1945年)。這裡重現了一個擺放著「矮腳圓餐桌」(chabudai)的房間,據說這種餐桌在1925年(大正14年)左右已在全國普及。高木先生說:「那個時候,還沒有將飯廳和寢室分開的概念,很多家庭都是在睡覺時把餐桌收起來鋪上棉被。」

當時,幾代人同住一個屋簷下很普遍。雖然很多家庭禁止在用餐時交談,但家人圍坐在一起愉快交談的「團欒」文化也逐漸普及開來。高木先生說:「當時的菜單基本上是『一湯一菜』,但進入昭和時代後,飲食內容獲得改善,在都會地區,西餐也開始出現在餐桌上。」

結合當時的產品線,介紹明治到昭和初期日本人民生活的變化。

「味之素®」的開發始於1908年(明治41年),當時東京帝國大學的池田菊苗博士發現從海帶中萃取的「鮮味」成分是麩胺酸鈉。隔年,池田博士的熟人——第二代鈴木三郎助便著手將使用麩胺酸鈉的「味之素®」商業化。館內還播放著一部約6分鐘的短片,追溯了這兩位先驅的足跡。

「味之素®」最初在逗子工廠開始生產,並於1909年(明治42年)開始公開販售。現場也展示了販售初期的「味之素®」。

1910年代至20年代期間刊登的報紙廣告等。

據說在販售初期,由於「味之素®」對大眾來說是未知的產品,在宣傳推廣上頗費了一番功夫。透過報紙廣告、店面廣告、產品說明手冊等多方面的公關活動,「味之素®」的名字才逐漸傳播開來。

歷經戰後重建,西化的浪潮也席捲了餐桌。接下來的時代是戰後至高度經濟成長期(1946~1975年)。1956年(昭和31年),日本住宅公團在集合住宅中引進了廚房與飯廳合一的美式「餐廚合一」設計。高木先生說:「在復原展區,可以看到從矮腳圓餐桌過渡到西式餐桌時期的餐桌景象。」

當時的味之素集團在拓展海外市場的同時,也積極推動國內食品業務的全面多元化。高木先生說:「在1960至70年代,我們陸續推出了『HONDASHI®』、與美國玉米製品公司合作的『康寶®湯』、冷凍食品和美乃滋等多种產品。」

再接下來的時代是高度經濟成長期結束,從昭和末期到平成初期(1976~1990年)。這一時期,系統廚具、微波爐、烘碗機等開始普及,烹飪變得比以前更加便捷。高木先生說:「人們開始將重點放在享受美食上,但另一方面,即使住在一起也不與家人共同用餐的家庭也增加了。」

在每個時代的展區,還可以觀看當時味之素集團產品的電視廣告。

最後一個時代是平成到令和(1991~20XX年)。隨著人們對飲食的關注度提高,對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此外,全球競爭加劇,食品業也迎來了重組浪潮。高木先生說:「包括成為集團子公司的J-OIL MILLS在內,味之素集團也進行了超過60項業務的重組。」

透過回答「是」或「否」來完成的「飲食生活檢測圖」。

在「飲食生活檢測圖」區域,可以診斷參觀者的飲食習慣,了解自己的飲食類型和推薦菜單。不妨作為日常飲食生活的參考。
據說,「飲食與生活小博物館」的參觀者以附近居民為主,從親子家庭到學生,客群非常廣泛。高木先生笑著說:「本館不僅是陳列商品,還展示了反映時代特色的物品,並播放電視廣告等。希望大家時而懷舊,時而遐想,盡情享受。不需要任何先備知識,歡迎隨時輕鬆前來,如果能成為您興趣的起點,我們會非常高興。」此外,在介紹味之素集團未來活動的區域,還展示了其在全球的業務發展、對安全安心的承諾以及用於研發的技術等。

接觸日本飲食文化的「飲食文化展覽室」

同樣位於味之素集團高輪研修中心2樓的,是由公益財團法人味之素飲食文化中心營運的「飲食文化展覽室」。透過江戶時代的錦繪(彩色木版畫)以及根據當時食譜重現的食品模型等,探尋日本飲食文化的歷史。

從左上角起分別是小鰭魚、蝦、香魚、鮪魚、星鰻、銀魚、玉子燒。尺寸比現在的要大得多。

展廳前展示著江戶時代的握壽司食品模型。據說是參考1910年(明治43年)出版的握壽司指南《家庭壽司製作法》重現的。

展廳介紹了隨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日本飲食文化。公益財團法人味之素飲食文化中心秘書長兼「飲食文化圖書館」館長川尻秀雄先生(採訪時任)說:「我們以四季和飲食文化這兩個視角,展示了從江戶到明治、昭和初期的史料等。」

裝有長崎蛋糕式玉子燒和比目魚生魚片等的豪華賞櫻便當。

在江戶時代,一邊欣賞櫻花一邊享用美食的「花見」(賞櫻)是春季代表性的娛樂活動。川尻先生說:「我們展出了一個根據當時食譜《料理早指南》製作的賞櫻便當複製品。這是先參考書籍製作出真正的賞櫻便當,再由專業公司以此為基礎製作的複製品。」

歌川廣重創作的《江戶名所圖會 飛鳥山》是一幅描繪人們在飛鳥山賞櫻的錦繪,飛鳥山至今仍是著名的賞櫻勝地。

展覽詳細解說了江戶時代初期的食譜《料理物語》。據說這本書中記載了許多江戶時代以前的菜餚食譜。川尻先生說:「此外,還有只收錄100種豆腐食譜或介紹100種雞蛋料理的《百珍物》這類食譜成了暢銷書。有趣的是,當時的食譜中並沒有詳細指定調味。像『一小匙』這樣的調味描述,是在進入明治時代後才出現的。」

炸肉排蛋、水果沙拉、清湯。

創刊於1913年(大正2年)的《料理之友》是一本介紹日式、西式、中式菜餚的月刊。這裡用複製品重現了昭和4年(1929年)12月號上刊登的「兒童聖誕派對」菜單。
「飲食文化展覽室」雖然規模不大,但展品內容豐富。除了常設展,還計畫舉辦特展。川尻先生說:「繼去年(2024年)舉辦的《從<大日本物產圖會>看『飲食』『時代』『人物』——第一回『日本的飲食文化』》之後,今年作為第二回,我們計畫在8月舉辦『海之惠 山之惠』特展。《大日本物產圖會》是由三代歌川廣重創作的、描繪日本各地特產的共118幅錦繪。今年我們也會從這118幅作品中挑選符合主題的作品進行展出。」

可以閱讀飲食專業書籍的「飲食文化圖書館」

接下來,我們前往1樓的「飲食文化圖書館」。營運該圖書館和「飲食文化展覽室」的公益財團法人味之素飲食文化中心,其前身是味之素株式會社的飲食文化活動。川尻先生說:「1989年,財團法人味之素飲食文化中心成立,之後於2013年獲得內閣府的認證,轉為公益財團法人。」

「飲食文化圖書館」收藏了關於飲食文化的專著、雜誌、學術論文乃至影像資料等各類書籍和資料,堪稱一座飲食專業圖書館。川尻先生說:「大家可以閱覽本財團自1989年以來收集的書籍。從大正到昭和初期的珍貴書籍也已數位化,可以透過專用終端機閱覽。」

為了方便讀者找到目標書籍,書架的排列也經過精心設計,進行了細緻的分類。據說,使用者大多是從事與飲食相關職業的人士。川尻先生說:「食品製造商的員工、大學研究人員、廚師以及從事美食寫作的人士等都會來這裡。」

如果找到感興趣的書,可以在閱覽席或閱覽室閱讀。借閱書籍或閱覽珍貴書籍需要到櫃檯辦理圖書證。

在「飲食文化圖書館」,可以尋找並仔細閱讀關於飲食文化的書籍。川尻先生介紹其魅力時說:「可能有些人覺得『飲食文化』聽起來門檻有點高,但我認為,關於飲食的知識能讓日常的餐食變得更有趣、更豐富。而且,這裡不僅有深奧的專業書籍,也有很多一般人讀起來也很有趣的書,所以請務必前來參觀。」找書時,可以利用館藏檢索區的終端機,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詢問櫃檯的工作人員。
味之素集團高輪研修中心內的「飲食與生活小博物館」、「飲食文化展覽室」和「飲食文化圖書館」,是能讓人重新認識到與人們生活緊密相連的飲食之重要性的設施。所有設施均可免費入場和使用,任何人都可以在此學習日本的飲食文化。對於感興趣的人來說,這裡或許可以稱得上是「美食聖地」。正是在環繞飲食的問題備受關注的今天,何不來此拓展一下對飲食的見聞呢?
《飲食與生活小博物館》
地址:東京都港區高輪3-13-65 味之素集團高輪研修中心內2樓
開放時間:10:00~17:00
開放日:週一~週六
休館日:週日、國定假日、年末年初
※詳情請參閱下方官方網站。
https://www.ajinomoto.co.jp/kfb/museum/
《飲食文化圖書館&飲食文化展覽室》
地址:東京都港區高輪3-13-65 味之素集團高輪研修中心內1樓、2樓
開放時間:10:00~17:00
開放日:週一~週六
休館日:週日、國定假日、年末年初、圖書整理期間、臨時休館日
※詳情請參閱下方官方網站。
https://www.syokubunka.or.jp/

相關文章

新橋出現龍宮城!? 驚人的美食娛樂休閒大樓『Grandhammer』大揭秘!

2025年2月25日

2024年秋季,新橋SL廣場前將誕生一座巨大的美食娛樂休閒大樓。剛開幕的『Grandhammer』是一個「異空間體驗設施」,從地下一層到地上八層/屋頂共九層,提供各式各樣的美食和娛樂。這項計畫是由濱倉商店製作所負責執行,該公司曾經經營過惠比壽橫丁和澀谷橫丁等新的社區「場所」。這次我們將報導可能成為新橋新觀光景點的『Grandhammer』 伫立在車站前的建築與地下的巨型水槽 Grandhammer酒店距離JR新橋站有1分鐘步行路程。距離因電視街頭採訪而聞名的新橋SL廣場近在咫尺。建築的外觀閃閃發光,充滿幻想感。燈火通明的建築為新橋的夜晚增添了色彩。總面積約2,500坪。每層樓都有不同的主題和概...

了解日本的文化「茶」的世界!伊藤園的博物館紀行

2024年6月28日

茶是人們生活中再熟悉不過的飲品了。在新橋,誕生了一座傳遞茶的魅力和文化的博物館。這座由「茶的文化創造博物館」和「Oi Ocha 博物館」組成的博物館於 2024 年 5 月 1 日開業,是一座在國內也屬罕見的複合型博物館。博物館位於舊新橋停車場內,由創業迎來 60 年的伊藤園開設,帶領我參觀的是 2 位館長。 在「茶的文化創造博物館」了解茶的歷史與變遷 博物館所在的舊新橋停車場建於2003年,重現了於明治初期在日本首次開幕的新橋停車場的車站。步行 5 分鐘以內可抵達新橋站和汐留站,除“茶的文化創造博物館”和“Oi Ocha 博物館”以外,還開設了由東日本鐵道文化財團運營的“鐵道歷史展示室”。 ...

未來型都市在高輪地區誕生!探索「TAKANAWA GATEWAY CITY」的魅力

2025年4月25日

2025年3月27日,東京都心規模最大的新街區「TAKANAWA GATEWAY CITY(高輪門戶城市)」終於迎來「街區開放」。這項大規模開發案由JR東日本主導,致力於在高輪Gateway站週邊約9.5公頃的廣闊場地上,建設集辦公室、商業設施、酒店、住宅、文化創造設施等多種都市功能於一體的未來型都市。街區以「面向未來100年充實生活的實驗場」為理念,融合最尖端的技術與豐富的自然環境,為訪客帶來新的體驗與感動。本次,我們將報導這未來型都市,探訪街區的魅力所在。 隨著“街區開放”,部分設施開業 「TAKANAWA GATEWAY CITY」由5棟建築和4個街區組成,包括具備辦公室和大規模會議功能...

體驗茶道和手捲壽司。 在八芳園領略「日本文化」一刻

2024年1月25日

擁有約33,000㎡日本庭園的八芳園於2023年迎來開幕80週年。 任何人都可免費到這座從江戶時代流傳下來的日本庭園散步,欣賞四季的風景。 就在這麼一座傳承了美和傳統的八芳園裡,推出了全新的「日本文化體驗」活動計畫。 這次要介紹的,是從幾個體驗項目中挑選出來的非常受國外遊客歡迎的“茶道體驗”和“手捲壽司體驗”。 在庭園裡,沉浸在「茶之湯」的世界 位於港區白金台,同時也經營婚禮場地出租和餐廳的八芳園,距離白金台站只有約1分鐘步行路程,從目黑站、品川站等主要車站乘坐出租車僅約5分鐘。 首先,讓我們穿過正門,前往主樓吧。 主樓大廳接待眾多顧客,氛圍優雅、充滿現代氣息。 將行李寄存在衣帽間後,體驗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