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辑东京·港区的以工作运·出人头地的运气而闻名的神社! 一个拥有大约100万人口的商业城有什么动力?
拥有3万7千多个营业场所,其中近100万人工作的东京港区具有日本屈指可数的商业城的一面。区内散布着新桥、赤坂、六本木等办公街。忙碌的人们创造的繁华和黄昏后办公大楼散发出的产业光芒也是将这条街展现得充满魅力的要素之一。这样的港区也有很多因祈愿工作运势或出人头地的神社。这次介绍一下其中特别有名的景点吧。
登上爱宕神社「出人头地的石阶」来迎合曲垣平九郎出人头地的运气吧!
接下来要介绍的是位于爱宕一丁目的爱宕神社。靠近新桥、虎之门、草坪公园等办公区,每天凌晨都会看到穿着正装来参拜的人。从东京地铁日比谷线神谷町站或虎之门Hills站,或银座线虎之门站等访问方便。
在海拔25.7米的爱宕山山顶上建造的神社在到达寺庙之前非常困难,因为必须登上穿过红色鸟居前面的参道陡坡"出人头地的石阶"。出人头地的石阶这个似乎对出人头地的运气非常吉祥的斜坡的名字,源于德川第三代将军家光公时期活跃的马术家曲垣平九郎的典故。
这是宽永11年(1631年)发生的事情。参拜增上寺后,在返回江户城的途中,家光公在爱宕山山顶发现了梅花。然后命令家臣骑着马采回来。虽然海拔不高,但爱宕山是东京 23 区内自然地形最高的山。在周围没有高建筑的江户时代,应该感觉比现在还要高。在家臣们摇摇晃晃中,爽快地出现的是跨过爱马的曲垣平九郎。
平九郎就这样跑上爱宕山的陡坡,把带回来的梅花献给了家光公。因为这件事被家光公称赞为"日本第一马术名人"的平九郎,一跃在日本名声大噪。
现在有86层石阶。顺便说一下,据说平九郎之后,为了挑战那个传说,从明治时代到昭和时代,3个人物成功骑马爬坡。也许有些人只要从下面抬头就蜷缩着腿,但在两侧的彗犬的注视下,实际爬楼梯时向下看的话,会更加切身感受到陡峭的斜坡。另外,对上坡体力感到不安的人,男坡旁边有坡度较缓的女坡,所以利用那边吧。
庆长8年(1603年)创建的爱宕神社,作为主祭神供奉着火产灵命。火山灵命是与火相关的,与防火、防灾、恋爱和姻缘一起生意兴隆,特别是对印刷行业和电脑关系的兴隆有好处的神。在《出人头地的石阶》中,平九郎的出人头地运气不佳之后,向上帝祈祷工作运势上升吧。
在芝东照宫家康公的悠闲神社感受"天下人"的超级力量吧
第三件想介绍的是位于草坪公园内的"草坪东照宫"。这里是以创立江户幕府的德川家康公为御祭神的神社,为了符合被称赞为胜运之神的家康公的利益,商务人士参拜的地方也很多。
原来芝东照宫是元和3年(1617年)在增上寺境内创建的安国殿。之后根据明治以后的神佛分离令,从增上寺分离出来,成为芝东照宫。将创建前一年去世的家康公亲自雕刻的等身大小的寿像作为神体供奉。
穿过鸟居,走在充满萌芽的绿色环绕的参道上,右手边会出现非常优秀的御神木。据传,这棵巨树是在宽永18年(1641年)增上寺安国殿重建时,由三代将军家光公亲手种植的。高约21.5米,根基周围约8.3米,因其珍贵和历史价值,被登记为"芝东照宫大银杏"东京都指定的天然纪念物。在让人感受到漫长岁月积累的威容下,会感受到强大的生命力。
经过上次战祸的烧毁,现在的寺庙是昭和44年(1969年)重建的。在参拜的同时,用德川武将签(1次300日元)来算算运势吧。切身感受从三河一武将到实现天下统一的"天下人"的超级力量,为企业注入活力。
除此之外,港区还有很多因工作运势·出人头地的利益而闻名的神社!
除了以上介绍的3个神社之外,还有以强运更上一层楼而闻名的"芝大神宫"、供奉明治传说中的军人乃木希典大将作为御祭神的"乃木神社"、建在新桥站前上班族参拜较多的"乌森神社"等,有很多可以期待工作运·出人头地运的神社。包括这些地点在内,关于港区内的神社,在下面的报道中也进行了特辑,请一并确认一下。
【历史散步也是快乐的初参拜景点,祈愿新年好运!】 东京港区神社·佛阁·动力点特辑】
https://visit-minato-city.tokyo/ja-jp/articles/272
【在东京·港区提升运气!乘着共享周期游览人气御朱印的旅行】
https://visit-minato-city.tokyo/ja-jp/articles/409
除了以上介绍的3个神社之外,还有以强运更上一层楼而闻名的"芝大神宫"、供奉明治传说中的军人乃木希典大将作为御祭神的"乃木神社"、建在新桥站前上班族参拜较多的"乌森神社"等,有很多可以期待工作运·出人头地运的神社。包括这些地点在内,关于港区内的神社,在下面的报道中也进行了特辑,请一并确认一下。
【历史散步也是快乐的初参拜景点,祈愿新年好运!】 东京港区神社·佛阁·动力点特辑】
https://visit-minato-city.tokyo/ja-jp/articles/272
【在东京·港区提升运气!乘着共享周期游览人气御朱印的旅行】
https://visit-minato-city.tokyo/ja-jp/articles/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