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人与物的故事。在“物流博物馆”追溯“运送”的原点
从日用品到生鲜食品,从材料到机械,各式各样的货物每天都通过陆、海、空运输方式进行运送。 “物流博物馆”聚焦于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流”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这座博物馆的前身是1958年设立于日本通运总公司内的通运史料室,于1998年8月11日在高轮4丁目作为日本首家物流专业博物馆开馆。 本次,我们将带您探访这家物流博物馆,介绍其宝贵的资料与立体模型等展品。
在江户时代得到长足发展的物流历史
物流博物馆由公益财团法人利用运送振兴会运营,从JR·京滨急行的品川站和都营地铁的高轮台站步行均约7分钟即可到达。 其红砖风格的外观十分引人注目。
一进入馆内,吉祥物“货物君”(Cargo-kun)便会前来迎接。 1楼接待处前展示着巨大的“车石”,这是江户时代铺设在牛车专用道上的石头,上面有与车轮同宽的凹槽,如同下凹的轨道一般。 据说,为了防止道路泥泞、保护路面,东海道上从京都到大津约12公里的路段都铺设了“车石”。
当时牛车道上铺设的“车石”,远处是面带微笑的货物君展板。
博物馆由地下2层和地上2层构成,1楼和地下1楼是展厅,2楼是图书角和影像展厅,地下2楼是收藏库。
在1楼的“物流历史”展厅,可以学习到主要从江户时代到1970年前后的物流发展历程。
所谓“物流”,是指对商品从生产到送达消费者手中的过程进行合理的管理与执行。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运输的物品和方式如何改变,其作为连接人与物的重要生命线这一点始终未变。
江户时代的街道运输主要依靠人力和牛马。 例如,像幕府书信这样的公务行李,由被称为“继飞脚”的人们以驿站(设在宿场町的更换人马的设施)为单位进行接力运输。 物流博物馆的学艺员小绿一平先生解释说:“‘继飞脚’通过不断换人接力,最短3天左右就能跑完江户到大阪的路程。 另一方面,也有一种被称为‘町飞脚’的商业快递员,他们主要用马匹运送公务或商业行李。 ‘町飞脚’运输时,马匹和牵马的人会在下一个驿站更换,但被称为‘宰领’的运输负责人会一路护送行李直到最终目的地。”
精巧制作的驿站模型中的町飞脚(后方)。
出人意料的是,用马匹拉货的马车是在明治以后才被普遍使用的。 江户时代,幕府原则上禁止在街道上使用车轮。 当时拉车的是牛或人,且仅限于部分地区。 “为了将京都的牛车运输系统也引入江户,德川幕府从京都召集了操纵牛的人(牛持),让他们定居的地方就是高轮牛町,也就是现在的高轮Gateway站周边地区。”(小绿先生说)
马车模型,以及在明治时代马蹄铁普及前给马穿的草鞋(复制品)。
江户时代,船只在货物运输中也大显身手。 一种名为“弁才船”的货船是当时海运的主力。 “一匹马最多能运送150公斤的货物,而最大级别的‘弁才船’则可以装载其2000倍,即300吨的货物。 但这并非全是好处,因为没有天气预报,所以也存在遇难的风险。 据说,有大约5%的船只曾以某种形式遭遇海难。”(小绿先生说)
被称为“菱垣回船”的大型弁才船模型。
进入明治时代,物流业也迅速发展,1871年(明治4年),国家在东京、京都、大阪之间开启了邮政制度。 然而,在江户时代活跃的飞脚们对此表示强烈反对。 “后来,飞脚们接受了邮政制度创始人前岛密的提议,最终由国家负责信件业务,而货物运输则由飞脚们成立公司来承担。 1872年(明治5年),飞脚们共同成立了名为‘陆运元会社’的公司,这就是日本通运的前身。 这或许可以称得上是日本物流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小绿先生说)
陆运元会社后改名为“内国通运会社”。展出了当时的招牌等物品。
明治时代,铁路、汽车等运输机械也得到发展。 1872年(明治5年),新桥至横滨的铁路开通,次年便开始了铁路货运。 “还流传着描绘新桥停车场处理货物情景的浮世绘。 虽然货物可以靠铁路从一个车站运到另一个车站,但装卸工作仍需依靠人力完成。”(小绿先生说)
展板上方描绘新桥站的浮世绘是三代歌川广重的作品。
水路运输也迎来了近代化的浪潮。 明治时代,日本各地的大型河流湖泊也引入了蒸汽船。 内国通运公司的“通运丸”号曾在江户川、利根川、霞浦、北浦等地航行,运送货物和乘客。
深受沿岸人民喜爱的明轮蒸汽船“通运丸”号模型。
进入昭和时代,由内国通运等三家公司合并成立的国际通运株式会社与铁道省合作,推出了一项名为“宅扱”的服务,提供门到门的小件货物运输。 “‘宅扱’可以说是现代快递服务的鼻祖,但后来由于战争的影响,这项服务难以为继。”(小绿先生说)
当时还印制了“宅扱”的海报等,进行了大规模的宣传。
货物的包装材料也充满了时代感。直到昭和30年代(1955-1964年),包装主要使用木箱和稻草。
这个木箱是80多年前一个尚未开箱的包裹,在一家文具店的仓库里被发现。
“物流历史”展厅主要可以学习江户到昭和时代的物流史。 特别是对于历史爱好者来说,这或许能提供一个从全新视角审视日本前近代及近代史的契机。
用巨型立体模型再现陆海空物流的一天
在地下1楼的“现代物流”展厅,可以接触到不断发展的物流产业的“当下”。 日本国内约有236万人从事物流行业,每年运送约42亿吨(2022年度)的货物。
作为物流关键环节之一的卡车模型。 模型按1/25的比例制作,并排展示着快递收派车、快递中型卡车和大型卡车三种。 据说这些模型出自专业模型师之手,细节之处也制作得十分考究。
物流博物馆的一大看点,就是可以一览陆、海、空物流枢纽的巨型立体模型。 “这是1998年开馆时制作的,当人靠近时,传感器会做出反应,铁路、卡车、集装箱起重机等都会动起来。 通过附设的影像终端,可以追踪了解各自的工作情况。”(小绿先生说)
立体模型用大约4分30秒再现了一天24小时。 即使到了夜晚,铁路和卡车也持续运行,让人清楚地了解到物流是24小时不间断的。
这里还有可以通过问答和游戏等方式愉快学习物流的区域。 游戏需要操作摇杆,将货物运送到目的地。 玩家需要遵循货物君的指示,一边考虑货物的特点,一边决定理想的运输方式和路线。
还有巨型物流拼图、物流城镇地垫等能让孩子们浅显易懂地了解物流结构的体验区。 关于物流的绘本也十分丰富。
网上购物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里还展示了在网购物流中心大显身手的机器人。 被称为“Drive”的机器人会抬起并运送装有商品的、被称为“Pod”的货架。 “在亚马逊日本(Amazon Japan G.K.)的协助下,我们展出了一个等比例的模型。 以前,物流中心的仓库需要作业人员手动从货架上取货,但引进机器人后,就可以自动分拣商品了。 作业人员无需再在仓库里四处走动寻找商品。”(小绿先生说)
黄色的货架是“Pod”,它下面橙色的机器人是“Drive”。
在“现代物流”展厅,还可以观看物流行业从业者的采访视频以及珍贵的资料影像等。
在影像展厅变身江户时代的飞脚!
2楼的影像展厅会在举办活动时放映与物流相关的影片。 据说团体参观时,会先在这里观看影片,然后再参观馆内。
影像展厅的一角还有一个可以变身为江户时代“町飞脚”(民间快递员)的区域。 这里重现了负责运送货物的“宰领”(运输负责人)的服装。
这是一种被称为“Paisuke”的篮筐和扁担(前景),用于搬运土方或煤炭。 这是对当时在港口从船上卸煤等作业中所用工具的复制。 可以体验搬运包括“Paisuke”和扁担在内总重13.6公斤的货物。 要掌握平衡出乎意料地困难。
1楼接待处前,还有收藏资料的明信片、点心套餐等纪念品。 非常适合作为参观的纪念。
在物流博物馆,从江户时代飞脚的活跃,到明治以后铁路、卡车等的发展,再到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的运输方式的进化,以及现代最前沿的物流系统,以浅显易懂的方式介绍了各个时代的物流。 在这里不仅能了解到物品的运输过程,更能体会到社会和经济是如何在物流的支撑下发展至今的。 近年来,虽然也存在因卡车司机加班时间上限规定而产生的所谓“物流业2024年问题”,但学艺员小绿先生表示,让大众了解物流本身非常重要。 “以前‘物流’这个词并不普遍,据说在近30年前规划这座博物馆时,还有人说‘叫物流博物馆,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博物馆’。 与过去相比,现在‘物流’这个词已经能被人们自然地接受了。 我们希望继续提供这样一个场所,让大家有机会思考物流。”小绿先生说。 据悉,暑假期间计划举办面向儿童的手工活动,9月则预定举办JR货物音乐部的音乐会。 无论您对物流是否感兴趣,都不妨来物流博物馆看一看,感受其历史的厚重与深邃。
《物流博物馆》
地址:东京都港区高轮4-7-15
开放时间:10:00~17:00(最后入场时间为16:30)
闭馆日:每周一及每月第4个周二(若遇法定节假日或补休日则顺延至次日)、法定节假日的次日、年末年初、更换展品及资料整理期间
门票:成人(高中生以上)200日元,65岁以上100日元,初中生以下免费 / 团体(20名以上付费入场者):成人(高中生以上)100日元,65岁以上50日元
※详情请确认下述官方网站。
https://www.lmuse.or.jp/
地址:东京都港区高轮4-7-15
开放时间:10:00~17:00(最后入场时间为16:30)
闭馆日:每周一及每月第4个周二(若遇法定节假日或补休日则顺延至次日)、法定节假日的次日、年末年初、更换展品及资料整理期间
门票:成人(高中生以上)200日元,65岁以上100日元,初中生以下免费 / 团体(20名以上付费入场者):成人(高中生以上)100日元,65岁以上50日元
※详情请确认下述官方网站。
https://www.lmuse.o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