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已使用機器翻譯進行翻譯。內容可能不准確。
×

廣播和物流的歷史,關於海裡的生物學習!東京・港區的“可學習博物館“特集

東京都港區有許多吸引人的展覽設施,如國立新美術館或港區立科學博物館等。這次我們從中選出了以“學習“為焦點,激發知識好奇心的博物館。

海洋科學博物館

位於東京海洋大學品川校區內的“海洋科學博物館“是以“向海邊的邀請“為主題,是可以學習該大學的海洋調查的歷史和海洋生物生態的展示設施。

從正門進去,最先看到的是鯨魚畫廊。在這裡可以看到兩種稀有的鯨魚的骨骼標本。全長超過17米的露脊鯨標本如果不直接看的話是無法傳達出它有多麽扣人心弦。

不僅可以從前面或側邊眺望,還可以看到從腹部像骨隧道一樣的精彩景色。另一方面,灰鯨也是只有在這裡才能看到的,亞洲系群的成年雌性標本是非常珍貴的。

展覽室的看點的核心是該大學為教育、研究而保管的海洋生物標本。例如,在最初的“南極觀測·加拉帕戈斯調查“環節是以被稱為“地球最大的企鵝“的帝企鵝為首,展示了鋸齒海豹(別稱:食蟹海豹)、加拉帕戈斯海獅等的標本。

從那裡到翻車魚、玳瑁、平鰭旗魚、儒艮,甚至是漂泊信天翁等,從我們生活中身邊所可以接觸到的魚類到遠洋珍奇的生物,海裡的夥伴們的標本琳瑯滿目。

能近距離觀察大自然造就的造型奧秘,正是身為標本的樂趣。

另外,从展览室的室外步行3分钟左右有艘练习船“云鹰丸”的静态展示。该大学从前身的时候开始共计有17艘非常活跃的练习船。

第二代練習船雲鷹丸為遠洋漁業和海洋漁場的建立以及堪察加地區漁場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和它的英姿一起拍個紀念照你覺得怎麽樣。

NHK廣播博物館

在大正14年(1925年),在日本第一次開始廣播的愛宕山的東京廣播電視臺。“NHK廣播博物館“建在值得紀念的舊址上。

正常的順路是從1樓的接待處乘電梯到3樓,從3樓到2樓的循環流程。在前半部分的3樓歷史區域,從廣播開始到現在的最新技術,日本的廣播歷史將會按照時間順序為您一一介紹。

在愛宕山本電視臺開臺的4個月前,當時在芝浦的東京高等工藝學校的一角設置的東京廣播電視臺臨時廣播站開始了日本的廣播。起初的“廣播開始“的展示中,再現了當時桌子上只放置了一個麥克風的臨時廣播站的樣子。

從那裡開始的展示是從大正到昭和時擴展到全國的廣播播出,緊接著就是電視的誕生。

其中還展示了各個時代使用的收音機的實物。

昭和28年(1953)2月,NHK開始了電視的正式廣播。在館內的一角,與試驗機的實機一起介紹了從戰前繼續進行的電視實用化實驗的歷史。

之後,將為了看職業摔跤和相撲的轉播,人們都會聚集在街頭電視上的場景,或電視出現在家裡是一件大事件的昭和中期的歷史與空間再現一起向大家介紹。接著電視在家庭中普及化,迎來了真正的電視時代的NHK的歷史。

在左手介紹技術革新的歷史,在右手介紹廣播節目的歷史。現在的太上皇和太上皇後兩位陛下的結婚,第一次的東京奧運會,阿波羅11號的登月,以及在多樣化的電視節目中誕生的“阿信“熱潮…。在看當時的廣播原稿或構成資料的同時,也能感受到當時那個時代的一頁。

踏踏實實地學習後,去充滿體驗機會的2樓“主題展示區“。這是以電視劇、奧運會、音樂、兒童節目4個主題展開展示。不僅僅是大人,小孩能享受的結構也很多。

此外,還有可以體驗8K超級高清視頻的區域,以及可以像真的一樣變成主播體驗他們心情的廣播體驗工作室,直到最後都能學習好多NHK的技術和歷史。

物流博物館

物流的迄今為止和現在可以學習的展示設施是位於高輪的物流博物館。

1樓的“物流歷史展覽室“裡可以了解到從江戶時代到昭和時代物流產業的進步。

江戶時代,在德川家康的指示下,在以江戶為中心的交通網修整的同時,“傳馬製“的運輸系統的結構被建立起來。其中驛站(宿場)起到了什麽樣的作用,信使們為什麽只用3天就可以將東西運送到江戶與大阪之間呢。能夠全面理解日本“物流產業的黎明“的展示,應該能成為深入學習江戶時代文化的機會。

明治時代物流產業也現代化了。以明治5年設立的陸運元公司(後來,成為國內運輸公司)為中心,建立了全國性的運輸網。另外,在大約相同的時間裡,新橋和橫濱之間的鐵路也開通了。長途運輸工具的主體也從馬車和船運轉向鐵路了。

然後在昭和時代,與現在的宅急便相似的“宅扱“的服務登場。而且戰後出現了飛機和大型卡車等新的運輸手段,而物流產業也發生了變化。不僅通過照片來介紹這些變遷,還通過實際的運貨標簽、宣傳傳單、包裝方法的進步等來詳細展示。

B1層“現代物流展覽室“是可以了解物流產業至今的展示。有孩子們也能明白物流基本的面板展示的同時,載重卡車,貨船,運送貨物的專用的飛機等,在陸海空的物流工作的交通工具們的模型齊聚一堂。同時,介紹了陸海空的物流終端的巨大透視畫,一邊眺望移動的交通工具一邊俯瞰理解物流流程。

另外,在2樓有可以體驗在時代劇中看到的扁擔和背架等古代搬運工具的“試試搬運“的體驗環節。

相關文章

白天、傍晚和夜晚俯瞰東京市中心!東京鐵塔的壯麗景色令人感動

2025年1月21日

東京鐵塔整天都在傳達東京的多元魅力:白天擁有令人嘆為觀止的壯麗全景,傍晚天空與城市交相輝映,夜晚則像珠寶盒一樣閃爍如寶石盒。從150m高的主甲板和250m高的頂層甲板上眺望的東京城市景觀將深深銘刻在許多參觀東京塔的人心中。這次我們重點介紹一下人氣拍照景點東京鐵塔的景色!除了透過縮時影片追蹤東京塔一天的變化之外,我們還請東京鐵塔接待員單位 Glow of Tokyo 的主唱奧莉嘉(Olga)小姐為我們介紹了推薦的景點和旅遊項目。 接待員音樂單元 ——在我們向您詢問東京鐵塔的景觀之前,您能介紹一下「Glow of Tokyo」單元嗎?「Glow of Tokyo是東京鐵塔下屬的一個由音樂學校畢...

穿梭於港區的人力車! 「東京港人力車 田中屋」的魅力

2024年12月18日

在明治時代和大正時代,人力車作為一種重要的移動手段而廣泛活躍。即便時至今日,在全國各地的觀光勝地,我們依然能夠見到車夫拉著載人的兩輪車的身影。您知道嗎?在港區,您同樣可以體驗到這樣的人力車。 「東京港人力車 田中屋」於2024年10月在港區正式開業,該公司的代表田中宏典先生,懷抱著將日本的傳統與文化傳承給下一代的想法,今天將親自拉車。這次,身為人力車夫努力工作的田中先生將親自為大家介紹一些經典的行駛路線。接下來,就讓我們一同感受穿梭於港區的人力車的獨特魅力。 從增上寺啟程,走在能看到東京鐵塔的小巷裡 起點是港區具代表性的寺院之一-增上寺。據悉,田中屋已與增上寺簽署了合同,並獲得了在寺院區域開展...

濱松町的未來是光明的!近距離觀察世貿中心大樓重建項目

2025年1月14日

濱松町曾經是諸侯府邸林立的地方,增上寺前是一座繁華的城鎮。 1947年(昭和22年)歸屬港區,成為芝濱松町,1972年(昭和47年)更名為現名。 1970年,後來成為濱松町象徵的世界貿易中心大樓落成。當時是亞洲最高的摩天大樓,作為與濱松町站直接相連的綜合建築,已經流行了半個世紀。如今,世貿中心大廈即將重生。繼2021年南樓啟用後,主樓和航站樓的重建工程目前正在進行中。施工正在進行中,預計 2027 年部分開放。新的世貿中心大樓會是什麼樣子?我們訪問了該計畫的負責人、世貿中心公司建設與發展規劃部副主任荒川一樹,以了解更多有關該規劃的資訊。 日本第三座摩天大樓為青銅色 ——這是昭和後期誕生的第一座...

位於南青山的「化妝文化畫廊」開幕!在這裡,了解化妝的歷史及其趣味

2024年11月14日

化妝品製造商寶麗奧蜜思控股集團(當時為POLA化妝品本舖)為了以學術方式研究化妝,於1976年5月15日成立了「POLA文化研究所」。自成立以來,其持續致力於進行與化妝文化相關的資料收集、保存、調查研究及公開推廣等。為了介紹其所收集的資料和長期累積的研究成果,在港區南青山新開設了設施。作為POLA文化研究所的全新據點,於2024年5月15日誕生的「化妝文化畫廊」不僅透過展覽和書籍傳達化妝文化,同時也舉辦展覽解說及體驗活動等項目。此次,化妝文化畫廊的經理西原妙子女士和POLA文化研究所的學藝員渡邊美知代女士為我們介紹了設施的特點及開展的工作等。 可閱讀化妝相關書籍的「Books」專區 化妝文化畫...